欢迎您来到极速空间!免费注册

第一个出生的靠边站(一张图看清酷睿处理器1~12代的区别)

前言

在古代,长子在一个家族中往往占据很重要的地位。继承皇帝位的一般是嫡长子,嫡次子只能当王爷。然而,在“酷睿”(英文名为:core)的王国里,长子却要靠边站,别说当王爷了,七品官都没有。

酷睿处理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代的区别

正文

2006年,酷睿刚出生的时候,长子的名字叫CoreDuo(双核版)和CoreSolo(单核版),但它们却算不得第一代。

为此,站长只能发明一个词语,将其称之为”0.1代“吧!这看起来有点蹊跷,然而奇怪的事情并未结束。

接着,intel又推出了Core2Solo(单核)、 Core2Duo(双核)、  Core2Quad(四核) 、 Core2Extreme(至尊)等产品,多了一个“2”,这个2看起来很像酷睿第二代产品,但实际上别说第二代,就是第一代也不算,那么我们就暂时将其称为酷睿0.2代吧,台式机的酷睿产品就是从0.2代开始的,而0.1代只有移动版处理器

有没有0.3、0.4代呢?接着看。

其后,

2008年11月,酷睿i7诞生
2009年9月,酷睿i5诞生
2010年1月,酷睿i3诞生

第一代酷睿i7,代表型号为i7-920,Bloomfield核心,上市日期为2008年11月,这又算不算第一代酷睿呢?

intel的回答是:第一代酷睿处理器是从i5-655K开始,桌面代号Clarkdale,上市日期是2010年1月。

很显然,按照intel的说法,i7-920也不能算第一代酷睿。(算成0.3代?)

那为什么要从i5-655K开始呢?

Clarkdale是首款32nm制程的处理器,也是首款整合GPU的CPU。(注:此时的GPU仍然是45nm,没有和CPU真正融合,是作为独立芯片放在CPU的旁边)。i5-655K是首批次发布的Clarkdale处理器之一。站长猜测,可能英特尔认为,之前发布的一众酷睿处理器,由于不是32nm,也没有图形核心就达不到“第一代”标准。

这样划分确实感觉不太方便,绝大多数人哪里能分得这么清楚。

 酷睿i3\i5\i7的区别

对于第一个出生但不算第一代这个麻烦问题,我们采用化繁为简的办法:

甭管它是什么工艺、有没有核显,

把i3-XXX,i5-XXX,i7-XXX(其中XXX为三位数字)一律算成第一代i3\i5\i7,对应第一代酷睿。

把i3-2XXX,i5-2XXX,i7-2XXX一律算成第二代i3\i5\i7,对应第二代酷睿。

......

第N代i3\i5\i7,就对应第N代酷睿。

这就简单多了!只需要看i3\i5\i7后面的数字就判断。

如:

i7-920,只有三个数字,属于酷睿一代。

i5-4570,有四个数字,第一个数字是4,就知道它属于第4代酷睿,后面三位数称为SKU编码。(一般来说,SKU数字越大,性能越高,此规律在移动版有失灵的时候)

i5-10400F,有五个数字,前两位10表示它属于第10代酷睿,后缀F代表无核显。后缀含义可参考文章《买个包子都要本科学历了!》

一张图看清酷睿1~12代(桌面版)处理器的区别:

 酷睿(桌面版)123456789101112代的区别

解读:

1、CPU微架构名称和核心代号的区别

这两个概念相关但并不一样。通俗地说,微架构是晶体管的排列和连接方式。如果CPU是一栋大厦,则相当于砖瓦、钢筋的某种组合方式。基于这种组合方式可以建造类似的一些大楼,这些大楼使用的砖块大小、走廊宽度、窗户位置、周边绿化可能有些差异。但整体结构方式是基本相同的。为了区别这些差异,就要给这些大楼另外取个名字,即核心代号。

因此,

同一个核心代号的CPU,必定是同一种微架构。因此我们常常把XX核心代号称为XX架构,如:tiger lake隶属于willow cove微架构,可直接称为tiger lake架构。

同一种微架构,可以有不同的核心代号。如酷睿六代(核心代号和微架构名称均为Skylake,工艺14nm)、后来的酷睿七代(核心代号Kaby lake, 工艺14nm+)、酷睿八代(核心代号coffee lake,工艺14nm++)、酷睿九代(核心代号Coffee Lake-R,工艺14nm++)和酷睿十代桌面版(核心代号Comet Lake,工艺14nm+++)都是Skylake微架构及其改进。

2、Tick-Tock和“PAO”

Tick-Tock是时钟的“嘀嗒”的意思。从2006年开始,英特尔开始实行Tick-Tock发展策略,每两年为一个周期,Tick年更新制程,Tock年更新微架构,交替进行。但这个策略进行到kaby lake就坚持不下去了。2016年3月,intel宣布发展策略改为“PAO“,即“Process工艺年-Architecture架构年-Optimization优化年”,三年为一个周期。从实际发展看,这个“优化”是一年又一年,sky lake架构从酷睿第六代开始,一直优化到了第十代。

英特尔处理器发展策略从Tick-Tock到PAO

3、核心效率的“优化提升”

一说到CPU的代数更迭,排在最前面的两个问题就是——制程提升了吗?IPC提升了多少?

由于:CPU性能=IPC×频率

所以,提升IPC,是改进性能的关键。

IPC(Instruction per Clock):CPU每一时钟周期内所执行的指令数。即核心效率。

在图2中,CPU的核心效率的优化提升是指在相同核心数量、相同线程数量、相同频率这个三个“相同”的基础上,每一代比上一代处理器提升的幅度。这如同两个人跑步,规定每人每秒只能跑5步,比哪个跑得快,那么CPU的核心效率就相当于每步的长度。

但是,落实到具体应用,这个差异是不同的。我们不可能把一大堆测试软件搬出来,简单地算个平均值。

站长收集了大量数据,单核以CINEBENCH为主,多核以3DMARK FS和TS的CPU成绩为主,通过一定的算法得出“优化提升”的比例。这个数值和和官方的公布数据能基本吻合。

具体的分析可参考:《intel和AMD处理器哪家好?比CPU天梯图更高层次的是核心效率天梯图》

这里只简单说说结论——

在核心效率上,酷睿11代桌面版要略低于AMD ZEN3,但酷睿11代移动版要微高于AMD ZEN3。原因是酷睿11代桌面版采用的是Cypress Cove架构(14nm),并非11代移动版的Willow Cove(10nm),Cypress Cove不是简单地把Willow Cove改用14nm工艺生产所用的代号,因为空间有限,放大后刻不下,Cypress Cove肯定是有简化的,反应到效率上,就无法达到Willow Cove的高度。

4、跳代现象

“看数字断代数“的优点是简单,但和核心代号的对应关系有时候会失灵。intel的部分X和K处理器有“跳代现象”。

如:

i7-3970X,核心代号Sandy Bridge E,应属第二代。

i7-4820K ,核心代号Ivy Bridge E,应属第三代。

i7-5820K ,核心代号Haswell E,应属第四代。

i7-6850K,核心代号Broadwell E,应属第五代。

遇到这类处理器,其IPC要按照第一个数字,调减一代才行。

酷睿的IPC提升

平均提升幅度5.5%

酷睿第二代进步最大,比第一代提升了20%。这是用二代对比Bloomfield来算的。

第三代也出色,比第二代提升了10%。

第五代比较特殊,台式机型只有两款i7-5775C、i5-5675C,搭配当时的顶级图形核心Iris Pro 6200,在核心显卡性能上风光了一把,但很难买到。

第六代的sky lake架构是一棵常青树。

第八代比第七代提升了核心数量。

第九代是最不争气的一代,同等级的产品和八代相差不大。

纵观从一到十代,平均提升幅度为5.5%。

intel 奔腾和赛扬如何划分代数
 

奔腾、赛扬的一二三四六七八九十代怎么区分

首先我们要做一个限制,这里我们只研究酷睿核心的赛扬和奔腾。

最早的赛扬发布于1998年,作为奔腾二代的简化版推向市场,出现了赫赫有名的Celeron 300A(频率300MHz) 猛超450MHz,此时酷睿还没出生。

另外,在目前的奔腾和赛扬家族里,有些型号的身体里流淌的并非酷睿血液,而是“凌动”。

限定在酷睿圈子内划分代数,举例如下:

酷睿一代(Clarkdale):赛扬G1101          奔腾G6950    在这一代中,赛扬和奔腾的型号很少

酷睿二代:赛扬G530/G540,奔腾G860/G870

酷睿三代:赛扬G1610/G1620,奔腾G2020/G2120

酷睿四代:赛扬G1820/G1840,奔腾G3220/G3240

酷睿五代:无桌面版赛扬奔腾

酷睿六代:赛扬G3900/G3920,奔腾G4400/G4500

酷睿七代:赛扬G3930/G3950,奔腾G4560/G4600(从G4560开始为双核四线程)

酷睿八代:赛扬G4900/G4920,奔腾G5400/G5500

酷睿九代:赛扬G4930/G4950,奔腾G5420/G5620(和第八代之间未严格区分)

酷睿十代:赛扬G5900/G5920,奔腾G6400/G6500/G6600

从上面看出,在奔腾和赛扬阵营中,属于第几代酷睿还不能用代号的第一个数字去判断。

那应该如何判定呢?

办法是先到intel官网查询该型号的核心代号,再对照本文的酷睿1~12代区别图。

结束语

纵观酷睿的发展,人类一直在攀登“效率高峰”,最大的两步发生在第二和第十二代。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,第十二代相当于“大小核混合架构的第一代”,那么到第十三代酷睿,效率能否再来个20%提升呢?

此文是站长对《第一个出生的没名分——酷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代的区别》文章的改写。  

最新咨询/评论

  • **** 2023-04-29 09:04 评价等级:很好

    您好!
    第十二代预估百分之20,实际呢?
    谢谢老师!祝生意兴隆。

    站长回复:

    您好,实际20%,详见>>

  • 小陈学**** 2022-08-08 15:11 评价等级:很好

    老师,11代移动由于10NM,所以11代移动IPC好像是比11代桌面高的。 那现在12代移动又比11代移动提升25. 12代桌面比11代提升才20. 那是不是可以任务12代移动的IPC,是肯定要高于12代桌面的。

    站长回复:

    你好,如果制程和架构完全一样,IPC就相同。intel的官宣提升比例没提到怎么算的,我们是根据CB单核和3D TS多核成绩来分析的

  • **** 2021-12-21 17:59 评价等级:很好

    7-10原地踏步了4代

    站长回复:

    这四代IPC基本上没有进步

  • cristi**** 2021-08-20 15:59 评价等级:很好

    虽说AMD是靠台积电的工艺,但zen2到zen3制程工艺基本没大变化,基本就靠架构进步来获得IPC19%的提升。而今天英特尔公布12代酷睿,依靠制程工艺和架构双重更新之下,比11代提升19%。细品一下.....

    站长回复:

    12代酷睿再次质变

  • **** 2021-08-19 15:09 评价等级:很好

    第十二代桌面版IPC(相比第十一代桌面版)能提升20%,移动版(相比第十一代移动版)能提升大概多少?

    站长回复:

    目前算的结果是25%(和官方一致)

  • **** 2021-08-19 13:12 评价等级:很好

    工艺制程那边大失败,然后负责架构的人们也坐在那混吃等死5年?zen2到zen3相隔1年的进步,就超了英特尔6年啊?

    站长回复:

    AMD还是靠台积电的工艺

总计 6 个记录,共 1 页。 第一页 最末页

请在这里填写文章评论/纠错

用户名: 匿名用户

台式组装电脑 公司简介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 | 极速空间淘宝店
地址: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1号数码广场5楼537号
公司名称:成都极速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:91510107MA62MEUF1L 查看营业执照图片>>
Tel: 028-85533109
Powered by ECSHOP
ICP备案证书号:蜀ICP备05012298号-1

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0032号


极速空间网是成都电脑专业DIY网站,提供电脑配置、组装电脑、电脑装机等服务。。
共执行 155 个查询,用时 0.185824 秒,在线 837 人,Gzip 已启用,占用内存 3.722 MB
.